银行卡物理卡片与账户之间的关系
银行卡具有卡号与账户号两个不同的识别标记,原则上账户号和卡号都是可以转账的,但账户号是客户固定的识别号码,卡号则相对不固定,一旦磁条被破坏或银行卡丢失需要换卡,卡号就会变。
一、银行卡的产生与发展。
银行卡是指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支付工具。银行卡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商业签账卡,随着交易网络的健全和银行卡组织的不断扩张,银行卡在全球得到广泛受理与使用。银行卡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萌芽诞生期、形成发展期、稳定扩张期三个阶段。
(一)萌芽诞生期( 20世纪初-1960年)
1915年,美国一些大型零售商向其客户发行记账卡,并为他们建立签账账户,标志着商业签账卡的诞生。1928 年,美国的百货商店发行了凸印有客户信息的“签单金属牌”.同一时期,石油公司发行了用于加油的“优惠卡”,这是银行卡产生的雏形。
1949年的某天,美国商人弗兰克·麦克纳马拉在纽约招待客人用餐,就餐后发现他的钱包没有带,所幸的是饭店允许他记账。由此麦克纳马拉产生了设计一种能够证明身份并具有支付功能的卡片的想法,并与好友施耐德共同在纽约创立了大莱信用卡公司的前身“大莱俱乐部”(Diners Club)。“大莱俱乐部”经营旅馆、餐馆赊账网络,并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张以塑料制成的可以记账的卡片“大莱卡”.该卡在各地参加联营的旅店、餐馆可以通用,商业银行负责结算清算。大莱卡的出现,正式宣告商业信用卡的诞生,信用卡由简单的方便购物的工具发展成为商业赊销的信用凭证。
1951年,美国富兰克林国民银行发行了允许持卡人在规定的信用卡额度内在指定商户消费的卡片,由此揭开了银行发行签账卡的序幕。1959 年,美洲银行发行了具有一定信用额度的信用卡,并得到了美国人的广泛认同,成为小额支付工具,并由此开始了信用卡购物的时代。
在20世纪50-60年代,银行卡产业处于起步期,少数商业银行刚开办信用卡业务,仍然在探索业务的发展和盈利模式。此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参与银行卡业务的银行少,市场规模不大,因为经验不足产生了大量的坏账损失。
(二)形成发展期( 1960-1980年)
20世纪60-70年代是银行卡产业形成发展阶段,此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银行卡组织诞生,银行卡交易信息系统建成,银行卡产业监管政策调整,发卡行不断增加,市场快速扩张,整个信用卡行业处于亏损的状态。
银行卡组织的诞生是这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1961 年,日本三和、信贩、三井、协和、大和等银行合资组建“JCB International” (简称JCB),并于当年开始发行JCB信用卡。1964 年Eurocard在欧洲成立,成为欧洲市场上的银行卡组织。1970 年全美银行卡有限公司成立,1976 年该公司定名为维萨国际组织(VISA) .同年,美国全国银行卡协会成立,该协会采用合作体系,1979年更名为万事达卡国际组织(MasterCard) .
(三)稳定扩张期( 1980年至今)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际经济步入较长的经济繁荣期和银行卡交易普遍采用计算机交易信息处理系统的共同推动下,主要发达国家的银行卡产品步入稳定扩张阶段,已经逐步形成比较成熟的盈利模式和业务架构。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发卡行的业务规模保持稳定增长,银行卡产品创新层出不穷,信用卡业务成为银行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利息收入、年费等服务费用以及商户回佣是收入的主要来源,增值化服务不断提升。从资产回报率来看,信用卡业务是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中利润率最高的,其赢利能力高于其他传统银行业务。在经济发展平稳时期,美洲银行、花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利润占到本行全部利润额的20%左右。
二、我国银行卡发展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银行在国内发行第一张银行卡以来,我国银行卡市场主要经过了萌芽起步、联网通用、全面发展和转型创新四个发展阶段。
(一)萌芽起步阶段( 1979-1992年)
1979年,中国银行开始代理香港东亚银行发行的东美信用卡的取现业务,标志着国内信用卡业务的引入。1985 年,中国银行发行了国内第一张信用卡,这是我国银行卡发展历程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1987 年工行广东分行发行“红棉卡”,1989 年发行“牡丹卡”; 1990 年建行发行“龙卡”; 1991 年农行发行“金穗卡”.各主要国有商业银行都开始在大中城市独立发展银行卡业务,标志着我国银行卡事业的起步。
这一阶段,国内银行卡业务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其主要特征是: 1993 年以前发行的银行卡基本上都是准贷记卡,所以这个阶段可以称之为准贷记卡占主导的阶段。截至1993年年底,全国银行卡发卡量达到400万张、交易额达到2000亿元。
(二)联网通用阶段(1993-2001年)
1993年6月,国务院启动了以发展我国电子货币为目的、以电子货币应用为重点的各类卡基应用系统工程——“金卡工程”.“金卡工程”的启动,推动了全国统一的银行卡业务规范、技术标准的形成,加快了银行卡全国推广和联网通用的进程,银行卡跨行转接和资金清算网络在部分大中城市陆续建成。
以深发、招行、广发、浦发为代表的股份制银行和邮政储蓄局纷纷加入发卡行广发人民币VISA信用卡。1998年12月,全国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系统在北京正式投产。2000年6月,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 投入运行,银行卡联网通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进,银行卡设备、机具、网络资源共享程度不断提高,银行卡发卡和受理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这一阶段,国内银行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信用卡发卡行开始增加、用卡环境得到改善。截至2001年年底,我国银行卡发卡量达到3.83亿张,其中借记卡3.6亿张,确定了借记卡在银行卡产业中的主导地位。
(三)全面发展阶段( 2002 - 2006年)
2002年3月,中国银联成立,这是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004年,国内第一张银联标准卡问世。2005 年,国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对信用卡诈骗罪进行了认定。从此,我国银行卡产业在联网通用和政策制度规范的基础上,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个人POS机专业办理,费率低至0.38%!不做最低费率,只做最合理的费率,良心企业,良心支付!面向小微企业的商户POS流水贷产品介绍
商户POS流水贷一般是指银行依据小微企业(商户)征信记录和POS终端受理银行卡交易的流水,依据大数据应用技术,来测算小微企业的经营规模,再根据稳定的交易流水来对小微企业进行核定、发放贷款的一种贷款产品。
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推动下,各商业银行实施了银行卡经营体制改革,成立了以工行牡丹卡为代表的信用卡专营机构,实现了系统主机集中统一和机具标准化改造,并在2003年开始大规模发行标准贷记卡,信用卡产业踏上了快速成长的道路。
这一阶段,信用卡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对商业银行利润的贡献逐步增加。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金融机构累计发行银行卡11.3亿张,其中符合国际标准及“62”字头的银联标准卡2.3亿张,信用卡0. 5亿张。
(四)转型创新阶段(2007年至今)
自2007年以来,国内银行卡市场经过前期的快速扩张,增长速度开始放缓。
营销成本低、风险易识别的客户资源基本被各家金融机构瓜分,大中城市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发卡和收单机构的市场策略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更加注重通过客户细分和业务创新来寻求差异化竞争优势,银行卡产业进入以转型创新为主题的全新时期。
2008年,农行开始在全行大规模发行金穗贷记卡,并在同年发行金穗惠农卡,揭开了农行大规模服务“三农”的序幕。2009 年,农行推出了国内独家的惠农信用卡,缓解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户临时小额融资难的问题。
这一阶段国家进一步加大了 监管力度,完善银行卡监管法律,为银行卡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环境。2009 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了《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了刑法中关于信用卡诈骗罪的定罪标准,恶意透支达到1万元以上将受到刑罚处罚。同年,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国家工商总局颁布了《关于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通知》。2011年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发布了《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关 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我国累计发行银行卡66. 93亿张,其中借记卡累计发卡量为61.05亿张,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为5.88亿张,借记卡仍然在国内发卡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联网商户达到2592. 60万户,联网POS机具达3 118. 86万台,ATM机96. 06万台,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日趋完善。
三、我国银行卡发展趋势
(一)市场规模仍将呈现持续较快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大幅提高,受理渠道网络建设的全面普及,以及社会信用制度的逐步完善,未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仍将保持快速的发展势头。尤其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居民消费和消费信贷需求将进入爆发式增长期,高收入人群和中产阶层。
将快速壮大,这些都为银行卡市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据万事达卡国际组织预测,中国将在2020年拥有8亿~9亿张信用卡发卡规模,届时将首度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信用卡发卡国,信用卡发卡量和交易额的年复合增长率将分别达到11%和14%,信用卡行业总收入和利润将分别增长约20倍和30倍。
(二)银行卡产业形态将发生深刻变化
银行卡产业链条融合渗透金融、信息技术、通信传媒、商业等多个领域,在技术进步、金融创新、产业融合和市场竞争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未来几年我国银行卡产业形态将在加速演变之中逐步走向成熟,表现在产业组织形式、商业模式、技术标准和市场格局方面都将发生深刻变化。
一是银行卡产品向智能化及功能多样化方向发展。三网融合、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和安全认证技术的应用,将带动银行卡支付方式和支付渠道的全方位创新,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数字电视支付都将迎来快速发展,银行卡应用领域将进一步向非面对面远程支付、无卡支付的方向拓展。
二是电子商务、移动金融、第三方支付等新业态的兴起,呈现出银行卡产业深度触合发展的态势,将孕育出更多的跨领域组织创新、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从而对银行卡市场的竞争格局、服务方式和赢利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三是金融IC卡全面推广应用,在增加银行卡使用的介质可靠性和信息安全性的同时,将为银行卡多行业、多领域应用和联盟方功能加载提供技术空间,带来银行卡服务功能和支付方式的革命性创新,引发市场的重新洗牌。
四是业务运作的社会化分工趋势日益明显。随着业务不断发展和竞争的优胜劣汰,越来越多的发卡机构选择将银行卡业务的制卡、邮寄、催收、录入等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化服务机构。服务分工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在银行卡产业内形成了以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为主,第三方专业化服务机构为辅的分工格局。
(三)银行卡业务的转型创新将更加深入
在赢利压力日趋增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客户需求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将突破初期的大规模、粗放式发展道路,逐步向精细化、内涵式的发展模式转型,倚靠业务创新、服务提升、品牌创建和精耕细作赢得客户,获取可持续的价值回报,这也是成熟市场上经营银行卡业务的商业银行普遍经过的发展历程。
一是发卡营销及相关管理精耕细作理念将不断深入人心,商业银行将更加注重客户筛选和市场细分,针对低、中、高端不同客户层次,深入挖掘各类客户需求特征及其差异,从产品设计、服务内容、品牌定位和收费定价等各方面实行差别化的经营策略。
二是商业银行对基于客户需求挖掘、客户群体细分与业务模式创新之上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培育,将成为各家银行竞争的焦点。银行卡业务的经营策略也将从经营产品向经营客户转变,以银行卡为载体,集成投资理财、消费信贷等多元化金融产品,整合运用联盟方的服务资源,向零售客户提供全方位、终身化服务,致力于通过交叉销售扩大存量客户的边际贡献,使银行卡成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中最重要的基础产品线。
三是商业银行将更加重视品牌营销与服务品质的提升,注重客户持续性服务体验的改善,以频繁友好的客户接触,有吸引力的回馈活动,以及特惠、增值、权益服务的针对性贴身传递,实现客户满意度、忠诚度、贡献度的提高。
四是为缓解越米越大的成本和风险控制方面的压力,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商业银行更广泛地采取包括业务外包、集中处理等市场化、集约化的运营模式,更深入地运用评分模型、数据挖掘工具等数量化、信息化手段, 实现低成本运营和精细高效的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本文由POS机办理中心整理,未经许可不允许任何形式的转载,本文唯一地址:https://www.cdkft.cn/xinwenzixun/6175.html,其他地址不完整的均为抄袭!POS机申请办理请添加客服微信号:shandianpos5类主要商户POS流水贷介绍
根据不同金融机构对商户提供的融资服务,下面对POS流水贷主要种类分别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