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卡支付产业的规模估算及预测
截至2008年6月,国内发卡总量13亿张。从2000年至2005年的增长趋势来看 ,发卡量逐年稳步攀升,尤其是2004年起,增幅有所放大。
国际银行卡产业从20世纪初开始出现,经历了商业信用阶段、银行信用阶段,银行卡至今已成为重要的个人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特征突出的产业。中国的银行卡产业起步较晚,由于社会和金融体制的原因其发展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脉络,主要经历了起步阶段、金卡工程阶段、联网联合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虽然近年来发展速度加快,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但从全球开放环境看,中国的银行卡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一、第一阶段,1985年至1993年的起步阶段
1985年3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率先发行了中国第一张银行卡中银卡;1986年6月,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发行了第一张全国流通的银行卡长城卡,同年10月,中国银行总行规定长城卡作为中国银行系统统一银行卡品牌,在全国各分行发行;1987年,中国银行加入了VISA和万事达国际组织,成为两大国际组织的会员银行,为中国银行卡业务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1987年9 月中国工商银行广州分行发行红棉卡,经过两年试点,工行选定牡丹作为标记发行牡丹卡。两大银行卡品牌的面世,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银行卡业务的发展。1988年,中国银行正式建立了国际卫星线路网络的信用卡授权中心,开始向国内外持卡人提供24小时的授权服务;在下半年,中国交通银行加入VISA国际组织,中国建设银行加入了万事达国际组织。1990 年中国建设银行发行龙卡,1991年中国农业银行发行金穗卡,1992 年深圳发展银行发行发展卡,1993 年交通银行发行太平洋卡。截至1993年底,全国发卡量达到400万、交易额达到2000亿元。同时,各商业银行电子化建设同时起步,投资建设了大量的计算机业务处理系统,为银行卡业务的起步和发展奠定了系统和网络基础。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是各家银行单独发卡,各自为其持卡人提供本行银行卡服务,处于低水平的、自发、分散的经营状况。
二、第二阶段,1994 年至2001年的金卡工程阶段
1993年,国务院办公会议批准实施“金卡工程”,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织,在12个试点城市组建城市银行卡网络服务中心和全国总中心,实现联网通用。国有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在大中城市独立发展银行卡业务,股份制银行也加入发卡行列。1994年以后,各商业银行在大中城市加大银行卡业务拓展力度,发卡机构数量、发卡总量、银行卡种类、业务范围、交易金额等方面都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1997 年首先在上海、北京、天津、海南、厦门、大连、青岛、杭州、沈阳、广东、江苏、山东等地建成同城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系统,后又推广到深圳、昆明、福州、武汉、长沙、郑州,总共建立了18 个城市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中心,初步实现了银行卡跨行联合和资源共享。1998 年12月底,全国银行卡信息交换总中心建成,银行卡业务在跨行交换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跨行异地交换。同时股份制银行率先实现行内联网。1999 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这时期的特点是各商业银行积极发展本行银行卡业务,在中国人民银行和地方政府的行政支持下逐步实施金卡工程,启动跨行和跨地区的联网。
POS机办理中心全网最靠谱的选择,专业一清机办理,带给你最安全的支付体验国外银行卡产业的发展现状
国外银行卡支付产业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发展,同时经过了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将近20年的高速发展时期,目前国外银行卡支付产业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
三、第三阶段,2002 年初至2005年底的联网联合阶段
联网通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各商业银行开始银行卡经营体制的改革,实施系统主机的集中工作。2002 年3月中国银联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银行卡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历程。在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的支持下,中国银联全力推动‘314” 计划。截至2005年底,国内银行卡总量为9.6亿张,年净增长量为1.8亿张,增幅为23%左右,其中借记卡9.2亿张,占95%,信用卡(包括准贷记卡数量为4000万张,占5%。在发卡量大幅度上升的同时,银行卡交易规模也相应增加,2005 年银行卡总交易笔数90亿笔,总交易金额47万亿元,同比增长50%和80%,其中消费交易占总交易额的2%,达到了9595亿元,同比增长78.85%。2005年也是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卓有成效的一年,年度新增POS机具15万台。截至2005年底,国内特约商户39万家,同比增长26%; POS机具61万台,同比增长35%; ATM 终端8万台,同比增长20%。同时2005年银行卡支付在全国商品零售交易额中的比重为14.3%,剔除批发性的大宗交易和房地产交易,全国零售消费支出中大约10%是用银行卡支付的。可以说,这一阶段银行卡在全国得到迅速的发展,市场和行政两个力量共同推进联网联合,银行卡产业出现雏形。
如前所述,中国银行卡产业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从各商业银行各自发卡、分散经营到由统一的组织联网联合、清算结算,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受理市场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如果仅仅观察银行卡发展的历史,也至少走过了40多年的漫漫长路。然而,从中国的情况看,尽管我们起步比较晚,1985年才由中国银行首次发行银行卡,但截至2005年12月末,全国共发行银行卡9.6亿张,特约商户发展到近39万户,POS 机具发展到61万台。2003年中国银行卡成功实现了联网通用,我们仅用了10 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半个世纪走过的路程,银行卡已成为中国个人使用最广泛、也最具发展前途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并已渗透到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教育、物流、旅游、社会保障和公共事业等领域。
四、第四阶段,2006 年至2010年的快速发展阶段
2006年被喻为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黄金之年,在发卡规模、受理环境、联网联合上都取得了飞速的增长和进步,在各项指标上都保持了高速的增长。
鉴于目前国内银行卡产业发展面临良好的发展契机,银行卡产业应积极采取措施,从银行卡法律制度建设、银行卡受理市场规范、完善银行卡利益分配机制和银行卡品牌等角度出发,大力促进银行卡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据预测,2006年至2010年这段时期内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会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中国的银行卡产业从初级阶段逐渐向成熟阶段发展。其主要理由有两点:一方面,由于国家改革开放的加快及经济金融的健康发展为银行卡产业提供了有利的宏观发展环境,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银行卡产业创新发展,为银行卡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同时中国银联和各商业银行会调整业务重点,将战略重点从发展整体产业规模转变到结构调整和扩展中间业务上来,积极推出新银行卡品种,提高银行卡服务质量和受理环境,为银行卡服务提供基本保障。另一方面,2006 年至2010年是中国银行卡产业面临外界竞争压力,迫切发展的一段时期,由于中国银行卡市场的巨大潜力,包括跨国银行和国际性的信用卡公司在内的外资机构对进入国内的银行卡市场具有浓厚的兴趣,外资机构在产业运作、受理服务、市场营销、资金实力方面都比中资银行有优势。随着2006年底中国人民币银行卡市场对外开放,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进一步降低,会对中国银行卡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必须利用有限的时间提升国内银行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才不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同时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改善用卡环境、受理市场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能否在这几年时间内加快受理市场建设,扩大受理范围,为奥运会和世博会创造良好的用卡环境,不仅关系中国的国际形象,而且关系“奥运经济”的经济效益能否真正实现。
综上所述,总结和预测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有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85 年至1993 年的起步阶段;第二阶段,1994 年至2001年的金卡工程阶段;第三阶段,2002年初至2005年底的联网联合阶段;第四阶段,2006 年至2010年的快速发展阶段。
本文由POS机办理中心整理,未经许可不允许任何形式的转载,本文唯一地址:https://www.cdkft.cn/xinwenzixun/5695.html,其他地址不完整的均为抄袭!POS机申请办理请添加客服微信号:shandianpos中国与国外银行卡产业的比较分析
目前中国的银行卡产业结构链中,中国银联作为唯一一家跨行转接结算结构,也没有出现专业化的第三方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