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的移动支付方式
电话支付业务是结合电话银行的一项离线支付业务。用户可以通过网站或者电话方式(如采用固话、移动电话)这些普通的通信设备作为支付终端,在商家下单,最大限度地适应各种层次的用户群体。
一、移动支付的含义、特点
移动支付属于电子支付方式中的一种, 消费者通过移动终端对其购买的商品或者服务进行支付的一种方式。当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智能电子产品的普及, 移动支付成为人们最容易接受的支付方式。移动支付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无需出门即可进行商品或者服务的购买, 比如生活缴费可以随时进行, 无需等待, 节省了时间成本, 更加的便捷, 没有找零的麻烦, 操作也比较简单, 深受消费者喜爱。
二、移动支付的技术支持和实现条件
1. 移动支付的技术支持
移动支付的技术支持主要有五种方案:双界面CPU卡 (基于13.56MHz) 、SIM Pass技术 (基于13.56MHz) 、RFID-SIM (基于2.4GHz) 、NFC技术 (基于13.56MHz) 、智能SD卡。
2. 移动支付的实现条件
移动支付的实现条件有:移动运营商提供网络服务、银行提供线上支付服务、有一个移动支付平台、商户提供商品或服务、一部能联网的移动终端。
三、我国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
1999年, 中国移动通过和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部门合作, 在广东等一些发达省份和地区进行移动支付业务的试点, 开启了我国移动支付的历史, 移动支付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商业模式。
1. 移动运营商为主体的商业模式。
此种模式, 移动运营商直接在用户的话费中扣除交易费用, 或者要求用户在运营商开设专门的支付账户, 减少了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生业务联系, 操作比较方便。主要有两种移动支付业务:一是手机支付, 用户可以通过短信、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进行远程支付。二是手机钱包, 主要是通过将近距离通信技术和手机捆绑在一起来实现, 属于近场支付方式。
2. 以银行为运用主体的商业模式。
该种模式, 银行等金融机构服务的基础是移动运营商提供的数据, 消费者和银行之间的联系是通过移动运营商提供的网络来实现的。消费者通过银行账户或者在银行开设专用的小额支付账户来进行移动支付。目前, 我国多家银行都已经推出了类似的移动支付业务来为用户提供服务。
3. 以银联为运营主体的商业模式。
此种模式和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业务不同, 作为我国银行卡信息交换网络的金融机构, 银联提供的移动支付延伸了银行卡支付的服务链。在原来银行卡网络体系的基础上, 将各个银行互通, 打破了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来看, 银联的商业模式优化了移动支付发展业务, 给商家和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机会, 更加清晰的定位了移动支付的各个参与方。
4. 以支付机构为运营主体的模式。
此模式是按照有关规定取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支付机构利用移动支付, 延伸自身支付业务的模式。支付机构独立于银行、运营商和银联机构。例如支付宝支付, 微信支付, 简化了银行、运营商的联系, 提高了运作的效率。目前国内最大的移动支付平台是阿里巴巴和腾讯, 当前最常用的支付方式是支付宝和微信。腾讯在2016年发布的数据中表明, 微信和QQ钱包的日均交易额超过五亿笔, 2016年春节过后, 微信支付的绑卡用户超过三亿, 2017年春节微信红包收发量达到460亿, 相比2016年增长了43.3%, 绑卡用户达到了6亿。
个人POS机专业办理,费率低至0.38%!不做最低费率,只做最合理的费率,良心企业,良心支付!第三方支付的基本概念
在有关第三方支付的研究文献和书籍中,经常出现“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系统”、““第三方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企业/机构”、“第三方网上支付中介”一系列名词,它们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
据《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数据显示, 2014年, 互联网支付占网络支付总额的67%, 移动支付占比33.3%。2015年移动支付的比重上升到47.1%, 而互联网支付占比则下降到了53%, 到2016年上半年, 移动支付占比将近60%, 移动支付的占比逐年提高超过了互联网支付业务, 成为了第三方支付的主要支付方式。
四、我国移动支付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
1. 移动支付技术的安全隐患问题
如上所述, 我国移动支付技术支持主要有双界面CPU卡 (基于13.56MHz) 、SIM Pass技术 (基于13.56MHz) 、RFID-SIM (基于2.4GHz) 、NFC技术 (基于13.56MHz) 、智能SD卡。早期, 各技术标准不统一, 影响到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因此, 2012年6月21日, 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签署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协议, 标志着中国移动支付标准基本确定为13.56MHz标准。2012年12月, 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 阻碍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技术分歧去除。
移动支付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 我国移动支付的方式主要是采用手机号与银行卡绑定的方式, 当前手机技术限制, 信息发送为明码发送, 没有加密功能, 都是通过公网来传输, 手机号码、密码等重要的信息很容易就会被截取。通过短信方式支付的信息不是交互式的, 无法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时效性。另外, 移动设备本身还存在着多样性, 不同的网络接口、不同的操作系统以及应用系统都会使移动支付的推广困难重重。
2. 移动支付产业链各环节的相互配合问题
移动支付产业链由消费者、商户、支付平台、银行、信用卡组织、移动运营商、移动设备制造商等多个环节组成, 整个产业链的运行需要以上各个环节相互配合, 才能完成。首先, 消费者有消费意愿后, 要通过移动终端来购买商品或者服务, 商户收到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后出售商品或者服务给消费者。交易的双方都是通过支付平台来完成, 支付平台在交易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 支付交易结算都在支付平台进行。在交易的过程中, 银行和信用卡组织承担第三方机构的角色, 为支付交易提供信息。而通信和互联网服务则是由移动服务商来提供的, 设备制造商负责提供移动通信设备, 提供包括移动支付业务在内的数据业务平台和业务解决方案, 为支付平台提供移动支付业务奠定基础。以上的各环节相互配合的前提是产业链中利益的分割和协调, 由于我国该产业链的利益机制尚在建立且还不完善, 所以导致各环节在利益分配、权利和责任、费用支付等方面各不相同, 这样势必会阻碍我国移动支付的进一步发展。
3. 行业规范与监管问题
我国移动支付目前存在监管缺失的问题。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式, 移动支付的监管体系尚不完善, 存在监管漏洞。当前, 国内中国人民银行、工信部、工商总局等部门对移动支付行业进行监管, 但是各监管部门对自己的职责范围没有明确, 存在监管缺失和重复监管的问题。针对移动支付的相关法律规范和行业的标准没有统一, 移动支付涉及到的行业众多, 行业规范和法律的制定有多个部门参与, 包括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 每个部门的侧重点和制定的标准都各执己见, 不能做到统一规范。
五、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对策
1. 加强移动支付的安全建设。
在手机移动支付信息传输方面, 采用国际公认的加密传输技术来进行信息的传输和处理, 以防数据被窃取或者被破坏, 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在保密性方面, 实现移动通信运营商、银行或者非银行机构之间的数据安全处理。在支付技术上, 加强对加密技术的研发, 将更加安全的指纹支付或者瞳孔扫描技术运用在支付技术上。加强对用户的安全教育, 普及安全知识, 提高安全意识, 做到安全支付。
2. 协调产业链之间的利益冲突。
这将直接决定是否能调动这个产业链所有成员的积极性, 从而相互配合将这个新兴产业的蛋糕作大。这个利益体现在消费者身上就是能否让他们拥有简单而满意的体验。只有相互合作才能构建良性循环的产业链, 形成共赢, 促进整个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
3. 要逐步完善监管制度, 制定完善的行业规范。
监管部门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 做到各司其职, 避免出现重复监管或者监管缺位的情况。
本文由POS机办理中心整理,未经许可不允许任何形式的转载,本文唯一地址:https://www.cdkft.cn/xinwenzixun/5479.html,其他地址不完整的均为抄袭!POS机申请办理请添加客服微信号:shandianpos银联手机支付系统介绍
2010年3月18日,中国银联通过新闻稿的方式宣布:中国银联联合有关方面研发的新一代手机支付业务目前已进入大规模试点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