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信运营商的发展简史
通信运营商是指提供电话和互联网接入的通信服务公司,电话包括固话和移动电话。从通信运营商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到,运营商的业务是如此惊人。原本印象中的电话服务提供商,竟然还是我们所使用的互联网的服务提供商
众所周知, 中国银联是中国国内唯一的银行卡转接清算机构, 所有中国境内人民币卡均冠有银联标志。境外卡组织只能通过双标卡 (如银联+Mastercard) 的方式进入人民币转接清算市场。不过, 这一局面即将被打破。
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信息:万事网联信息技术 (北京) 有限公司于2019年3月6日正式成立, 注册资本10亿元, 经营范围包括: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服务;软件开发;数据处理;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
在万事达卡国际组织 (以下简称“万事达”) 之前, 美国运通已获央行首肯, 成为首个获准进行银行卡清算机构筹备的国际卡组织。而与运通选择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不同, 万事达选择了拥有央行背景的网联平台。
一、联手布局线下支付
万事网联信息技术 (北京) 有限公司由万事达与网联平台 (以下简称“网联”) 合资成立。其中, 网联科技有限公司持股49%, 万事达合计持股51%, 法定代表人为万事达亚太区联席总裁凌海, 副董事长为网联清算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俊峰。
2 0 1 7年6月, 央行发布《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服务指南》, 强调清算机构没有数量限制。2018年年末, 美国运通公司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合资公司——连通 (杭州) 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提交了银行卡清算机构筹备申请。央行和银监会、保监会审查通过了该申请, 连通公司需在一年筹备期内完成筹备工作后, 依法定程序向央行申请开业。
综观银行卡产业链条, 清算机构是最重要的基础支撑, 其职责是促进银行卡服务的标准化、居间协调各方利益, 实现银行卡的规模发行与广泛受理, 提高银行卡交易处理和资金清算效率。而随着万事达和网联的合作传闻变为现实, 清算机构阵营将进一步扩容。
支付清算是场景行为极强的业务, 线上业务已趋于赢者通吃的饱和状态, 线下场景成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急于抢夺的“蛋糕”。
对网联来说, 这是一次借万事达之手抢占线下业务的好机会。网联作为独立于现有银行间支付清算机构的新平台, 当前主要负责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线上业务对接, 并不涉及线下业务。如果此次万事达与网联进入银行卡清算市场, 线下业务竞争势必进入白热化。
从万事达的角度看, 与网联合作无疑是进入中国市场的最高效方案。首先, 网联拥有国内银行清算资质, 这有利于万事达与其会员银行直接对接, 实现效率最大化, 这也与中国台湾“NCCC (联合信用卡处理中心) ”的模式基本一致;其次, 网联没有自行发卡, 与万事达没有市场、业务竞争关系, 所以两者的合作模式在逻辑上是成立的;另外, 解决了线上清算问题之后, 还可能为将来进入线下清算做好铺垫。
二、网联借机发展壮大
此前, 市场一直将网联与银联相类比。但事实上, 直到今天这一步走完, 网联才真正集齐了对标银联的最后一张牌。
网联筹建至今一直专注于“断直连”大业, 将重心放在系统建设上, 无暇顾及价格体系建立, 亦没能明确真正的商业模式。
当然, 以网联的产业地位和资源把控, 变现并不是难事。问题在于, 应该以什么方式变现?
现阶段看来, 网联可以从两方面挖掘收入来源:首先, 在眼下提供的系统服务中明确收费标准, 但这项服务的本质与银联高度同质化, 短期来看, 和银联比拼通道完整性、系统稳定性, 并非明智之选;其次, 是建立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 如选择与万事达等外卡组织合作, 明确分工, 卡组织发卡, 网联则赚取清算业务手续费利润, 可谓旱涝保收。
可以想见:“断直连”任务完成之后, 回归商业本质、实现创收势必成为网联下一阶段的重要任务。尽快获得收入, 才能有足够的底气去参与广阔市场的竞争博弈。
万事达和网联的合资公司将以何种形式开展业务, 成为当前各方关注的焦点。
此前坊间传闻, 连通公司将与银联合作, 把清算环节交由银联代理处置。虽然迄今为止合作细节并未明确, 但多位业内人士预测, 万事达和网联的合作或将借鉴这一模式。
POS机办理中心全网最靠谱的选择,专业一清机办理,带给你最安全的支付体验商业银行主导的商业模式
一般的商业银行没有货币的发行权,传统的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集中在经营存款和贷款(放款)业务,即以较低的利率借入存款,以较高的利率放出贷款,存贷款之间的利差就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吸收公众、企业及机构的存款、发放贷款、票据贴
这样的做法早有先例。在中国台湾市场, 美国运通、万事达、Visa等各个卡组织可以独立发卡, 但清算转接由“NCCC”集中处理。在该模式中, “NCCC”并非一个银行卡组织, 与美国运通、万事达、Visa等不存在竞争。
而银联作为银行卡组织, 与万事达、Visa及美国运通的商业模式本质上存在一定竞争关系。相较而言, 网联并非银行卡组织, 在角色定位上略具优势。
对万事达而言, 抓住破冰契机、尽快切入人民币业务市场才是真正的当务之急。在网联对其不构成直接竞争基础上, 与网联合作虽然自主性略有不足, 但不需自建清算中心, 省略了系统建设过程, 万事达切入人民币业务的效率能够大幅提升。
以网联的背景和资源, 其后续要与各商业银行、支付公司合作, 渗透线下商户资源, 都不是难事, 而与万事达合作, 不啻于多拥有了一张牌照。
三、移动支付市场硝烟弥漫
数据显示, 截至2018年9月30日, 支付宝2018年活跃用户数量约8.7亿人, 微信2018年的月均活跃用户达10.825亿位。为争抢用户, 支付宝和微信间的战争从未停歇。云闪付作为支付黑马, 于2017年12月11日正式发布, 是一款由中国银联携手各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等产业各方共同开发建设、维护运营的移动支付APP。
云闪付推出之初, 并未引起太大市场反应。人们用惯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对陌生的云闪付并没有太大兴趣, 但云闪付背靠各大银行和支付机构, 其综合转账能力是支付宝、微信所无法比拟的。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中的钱需要通过银行转账才能实现。从近年支付宝、微信转账到银行卡, 余额提现开始收费可以看出, 支付宝和微信一直被银行管控。支付宝和微信运作的基础和银行转账密不可分, 两者都要背靠银行转账功能。而用一部手机直接实现支付, 是云闪付的价值所在。
回望2018年, 云闪付推出了大量福利, 银联在推广云闪付过程中设计了多种优惠, 通过签到领红包、转账发红包、推荐有奖、支付折扣多等多种形式, 进行线上推广。
其中最让支付宝、微信忌惮的, 是银联云闪付强大的线下推广能力。其通过各大银行网点进行宣传, 覆盖范围大, 推广无死角, 深入底层用户, 很多中小城市乃至乡镇储蓄所用户都纷纷装上了云闪付, 令BAT巨头们望尘莫及。
业内分析人士称, 短时间内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很难打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双寡头垄断”格局, 但多一位有实力、合规意识强的竞争者, 无疑是监管机构所乐见的。
所以, 在竞争白热化的支付市场上:一方面, 万事达这样的金融巨头伺机“入群”;另一方面, 中国互联网企业将移动支付的战火烧到了海外。
“全球布局是支付机构未来发展的唯一途径。”易观国际在一份关于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报告中提到:首先, 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已经趋于饱和, 尤其大中城市, 上限明显。巨头既有一定技术积累, 也有对外扩张的拓展需求, 全球布局可谓顺理成章。其次, 商业闭环和用户财务行为的切入点, 是公司向外发展的“桥头堡”, 也是企业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 从支付服务链角度来看, 随着跨境贸易的繁荣, 对外出口、消费需求增加, B端商户和C端用户都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四、“NCCC”
“NCCC (National Credit Card Center of Taiwan, 联合信用卡处理中心) ”是中国台湾负责银行卡转接清算的机构, 前身为“联合签账卡处理中心”, 由中国台湾岛内的二十四家银行与金融机构参与组建, 成立于1979年, 后于1988年更名。该机构的业务定位是中国台湾岛内信用卡清算中心及授权转接中心, 负责岛内会员银行卡的交易授权、清算服务及刷卡消费收单业务, 为联合信用卡提供品牌授权服务, 及协助会员机构获取Visa、Mastercard和JCB三家信用卡品牌授权。
五、“断直连”
“断直连”是指第三方支付机构切断之前直连银行的模式, 接入网联或银联。
与银行卡结算需通过卡组织银联不同, 以支付宝、财付通等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 近年形成了绕过银联、直连银行的模式。为消除直连模式下潜在的信息不安全、信息不透明、重复投入等风险, 央行牵头成立了网联平台, 旨在为支付机构提供统一、公共的资金清算服务。第三方支付机构接入网联, 不但减轻了中小支付机构在银行渠道和系统对接方面的负担, 为行业提供更加公平的环境, 也有利于行业开放和良性竞争。
本文由POS机办理中心整理,未经许可不允许任何形式的转载,本文唯一地址:https://www.cdkft.cn/xinwenzixun/5223.html,其他地址不完整的均为抄袭!POS机申请办理请添加客服微信号:shandianpos中国电信运营商业模式揭秘
在以移动运营商主导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中,根据资金流向可以细分为话费充值和商品交易两个环节,由于在不同的环节中各参与方承担的职能有所不同,参与方所得到的利润也存在着较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