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现代社会,不法分子也在“与时俱进”,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诈骗、洗钱活动,疫情期间,不法分子又看到了“商机”,利用疫情诈骗、洗钱的案例层出不穷,行骗手段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下面请大家跟小随一同了解各类诈骗、洗钱陷阱及相关案例,提高警惕,避免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常见手法手法一:诈骗分子在社交平台(小红书、快手、社交群等)宣称有疫情物资(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额温枪等)出售,相关物资多来源于厂商直售、境外代购等。诈骗分子收到用户付款后未发货、未退款或拉黑无法联系,资金主要转账至银行卡或经过流转后转至银行卡,最终将资金转移。
手法二:诈骗分子在疫情爆发期间于电商平台网店新增销售疫情物资。买家付款下单后发现收不到货,并出现商品下架、网店关闭等情况。又或部分诈骗分子有发货,买家收货后发现为“三无”产品或假冒伪劣产品,疑似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实施诈骗。诈骗分子收到买家付款后,资金主要转账至银行卡,疑似抽离资金,实现资金跨平台转移。
新型手法
手法一:加入小区业主群出售口罩进行诈骗。诈骗分子在疫情期间加入小区业主群并在群内出售口罩,收到多人转账后不予送货,诈骗资金快速转出至银行卡。
手法二:谎称提供汇兑服务进行诈骗。诈骗分子声称自己可以提供汇兑服务,并骗取境外采购口罩人员的资金,随后转出至银行卡。
手法三:以提供兼职服务为由进行诈骗。诈骗分子以疫情期间停工无收入为由,在社交平台宣称提供兼职工作以实施诈骗,多为兼职刷单、投资高返利等内容。用户参与兼职支付刷单垫资、投资资金后未收到返款。诈骗分子将资金主要资金转账至银行卡,部分资金流转后转至多人账户,疑似返款引诱用户增加投资,以骗取更多资金。
手法四:以提供拼车等服务为由进行诈骗。因疫情期间交通不便,诈骗分子在社交平台宣称提供拼车、包车等出行服务,用户随后向其支付车费定金或全款,诈骗分子收款后将用户删除联系方式并“拉黑”,其后将资金提取至同名银行卡,抽离资金。
相关案例
某市两名持卡人先后接到一位自称为当地某医院院长电话,声称因疫情原因,医院急需一批消毒液等防护物资,其可以介绍持卡人去某防疫站购买上述物资并获得相关回扣。持卡人通过手机银行向“院长”介绍的某防疫站站长的账户进行转账汇款,共计50余万元。此后,犯罪分子通过银行B2C网银业务将非法所得从对公账户归集转移至个人银行卡账户,继而持银行卡在新加坡收单机构“Aleta Planet”的某商户进行大额消费。
对此,为避免疫情期间遭受电信诈骗及通过银行卡或个人账户等被利用进行非法资金转移及洗钱等,社会公众应了解防骗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特别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中国人民银行或公安机关举报洗钱活动,同时规定接受举报的机关应当对举报人和举报内容保密,包括,提供洗钱犯罪的相关线索;义务机构不履行反洗钱义务;义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涉嫌协助洗钱行为或随意泄露反洗钱信息资料等。
小随温馨提示:洗钱行为离我们并不遥远,发现洗钱线索要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避免自己落入洗钱陷阱的同时,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了解反洗钱相关知识,提高风险意识,认清洗钱陷阱,防止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不法分子洗钱的“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