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正式在各大应用商店上架。这是继2020年10月深圳试点以来,首次公开数字人民币App下载渠道,对于其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对于为何此时才上架。人民银行旗下媒体《金融时报》进行了解答,前期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中,白名单用户通过获取兑换码、安装包的方式安装App,存在安装步骤长、操作复杂、无法重复下载使用等问题。为提升用户体验,结合前期试点活动中收到的大量反馈和建议,启动本次数字人民币App上架工作。
一时间,数字人民币App甚至冲上的苹果App商店的榜首。
又一波的数字人民币热,人人可接触的数字人民币App,使得大众有了数字人民币已经进入推广普及阶段的错觉。多个亲友、甚至财经媒体记者询问笔者,真的要普及了吗?理性的说,笔者认为,距离数字人民币的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线情况
据了解,数字人民币App上架的应用市场包括苹果App Store;华为、小米、OPPO、vivo手机应用市场;应用宝、360手机助手、百度手机助手、豌豆荚等安卓市场。此次上架范围限于中国应用市场。
虽然数字人民币App大家都能下载,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用。目前,数字人民币仍处于研发过程中的常规测试阶段,运营机构在试点地区和试点场景拓展的白名单用户可注册数字人民币App。
所以事实上这并不是全量上线。当然,这一区域限制并不严格,许多人通过修改定位、向银行申请等方式,也能顺利注册。不过,目前大多数的收单场景,均局限在开展试点的地区。即使在其他地区获得了数字人民币试点的名额,也只能是玩玩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转账,消费场景难找。
离普及差什么
重点还是来说一说数字人民币普及还有多远,或者说还需要哪些必备条件来支持其普及。
首先是成熟的市场激励模式。相比传统的银行卡收单四方模式,数字人民币不计利息,也没有手续费(目前暂时没有),所以如何从其中获得收益,是每个支付从业者所关心的。
在这周举行的微信公开课PRO上,微信支付透露,目前为止,微信支付拥有月活服务商超2.3万,银行及支付机构合作伙伴超1800个,生态从业伙伴超100万。这仅是微信支付一家的服务商,如此庞大的服务商群体,绝大多数依靠支付手续费存活,如果完全取缔现有的支付手续费分成模式,数字人民币需要成熟的激励机制,才能更市场化的推动数字人民币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目前,抛开传统支付手续费分润模式,数字人民币的可编程性是最有可能延伸出营收模式的属性,但怎么赢利,这是很多市场机构在思考的。
其二,参与者权责需要细分。支付产业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才将四方模式推向成熟,而随着网络支付的到来,新四方、网络支付四方模式等呼声越来越高,其核心便是划定每一个参与角色的权责,如何对用户和商户负责。例如反洗钱、拒付、盗刷等典型非正常交易的各方责任。
目前,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简称数研所)承担了数字人民币试点的绝大多数职责,从指定规则到市场准入、试点落地,无不与数研所息息相关。未来,数字人民币走向成熟,人民银行体系自然需要放权,监管的归监管,市场的归市场。银行、支付机构、以及服务商体系,是否需要借鉴当下的收单规范,或者如何更新升级,这些都需要在试点不断推进中进行完善。
其三,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虽然实质上,这仍然是产业角色的权责问题,但数字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必须要上升到法律的层面来保障其推广不可被拒绝以及商户和用户使用权益。
202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发布,征求意见稿拟规定人民币包括实物形式和数字形式,为发行数字货币提供法律依据;为防范虚拟货币风险,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制作和发售数字代币。
这为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提供了法律依据。当然,不仅仅是中国人民银行法的修订,还有许多法律法规都需要跟上,这都是未来数字人民币逐渐普及的必备条件。
其四,风险的控制达到监管许可水平。这是一个技术、市场、政策复合的问题,与灰黑产的缠斗,是支付行业不可逃避的话题,合规化经营的含义,随着市场、政策环境的变化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2014年年初,条码支付被暂停,而随着市场的接受度,监管政策的完善,在2017年,人民银行正式发布296号文,接受了条码支付的存在。
数字人民币在2021年也在经受着灰黑产的考验,例如传销、电信诈骗、跑分洗钱等违法活动,犯罪分子利用人们对数字人民币的缺乏了解而为非作歹。但同时,这是数字人民币积极向好的一个表象,不断的完善机制来避免被这些灰黑产利用,使得数字人民币体系更加成熟,进而走向普及的过程。
总的来说,数字人民币距离普及还远,App上架仍然是一小步,更多的核心问题仍然待解。最后,大家没事多去看看《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像数字人民币是不是会替代二维码支付、数字人民币会不会干掉微信支付宝、数字人民币会不会替代现金之类的简单问题,都会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