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付系统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定义是指采用某种方法描述用户对信息系统安全的要求。定义方法有形式化和非形式化两种。传统的做法把安全作为非功能需求之一附加在系统需求分析之后进行。
一、继续加强现代化支付系统的研究,进一步完善支付系统功能
现目前,我国经济、金融领域的研究工作者对于支付系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范围还不够广泛,这对于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未来发展存在一定的限制作用。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现代化支付系统起步较晚,虽然发展速度很快,却往往容易因此而忽略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对风险防范的研究。我们应该多参考、学习发达国家支付系统的结构和发展,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成功实践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再创造,进而提高我国支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为我国融人世界经济提供一套核心的支付系统原则和平台,有利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金融来往,提高跨国支付的效率,减少支付的在途时间,降低支付过程中的风险。值得指出的是,在对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研究中,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并且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面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研究,应更多地进行实证分析、数据处理研究以及模型构造,从面消除系统所面临的安全隐患。
我国支付系统正处于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关键阶段,日新月异的业务更新和业务需求必将对支付系统的功能开发和完善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支付系统必须满足社会的需求,提供尽善尽美的支付服务。例如,优化排队机制,提供合理的日间透支、质押融资功能,缓解参与者的流动性压力,减少支付命令的阻塞,提高资金的清算效率,但前提是保证参与者有能力偿还透支数额。很明显,网上支付已经融人我国老百姓的生活,手机支付也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伴随着的还有近期北京正在试点的“指纹支付”等形式,此类支付将直接借用公共网络或手机网络甚至指纹数据库来完成支付,很显然我国现在还没有对此业务开展监管,存在着安全隐患。如果发生纠纷,也没有立法的支持,消费者很难得到保障。因此,进一步完善支付系统的功能也是迫在眉睫。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抓紧开发建设连接到业务管理部门的支付系统业务监控子系统,并将其分布到各类新型的支付系统中,抓紧支付系统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加强对系统运行的业务监督和管理。同时,尽快完成外币清算系统的论证、开发、测试工作,为我国的支付清算系统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付清算工具,改善我国的支付清算环境,丰富支付清算的手段。
二、对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重点防范、有效控制
(1)不断改进和完善日间透支模式,提高支付效率。日间透支功能不但可以有效补充自动质押融资功能的不足,而且还有适用范围广和效率高的特点,因此,支付系统提供的日间透支服务在大多数发达国家非常普遍。在不断完善我国支付系统的过程中,应向国际化靠拢,提高效率,加强对日间透支管理的研究,并尽可能地向系统参与者提供日间透支服务,如同信用卡的透支功能达到刺激消费、活跃市场的效果。
(2)创造或引进先进的流动性管理工具并执行高额罚息制度。可以引人吞吐量指引工具。吞吐量指引是指支付系统参与者平均发送支付指令,合理使用系统资源的一种安排,使系统得到有计划和平均的使用,有利于流动性风险的分担和监管。对制造清算窗口的直接参与者执行高额罚息制度,让其透支商业银行或单个客户受到经济制约,提高参与者的风险意识与成本。
(3)对大、小额支付系统的清算制度进行合理优化。
个人POS机专业办理,费率低至0.38%!不做最低费率,只做最合理的费率,良心企业,良心支付!信用卡刷卡技巧和消费陷阱
现在大家都喜欢用信用卡消费,甚至人手一张信用卡,很多人在使用、消费的同时,都不会注意到用信用卡的消费陷阱,那么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有哪些消费陷阱,值得我们注意呢?
第一,对大额支付业务和实时业务采用真正的全额实时结算,改革小额支付系统预先圈存资金的做法,对小额支付业务采用真正的延迟净额结算,将担保、授信、抵押等多种手段作为圈存资金的主要来源,从而有效替代备付金的占用。同时,设法创造更新的支付机制使得大、小额支付系统逐渐共同走向实时净额结算,并制定日间提早完成资金清算的激励机制,共享资金头寸。
第二,采取分类方式为商业银行提共银行营业时间之后的大额支付系统使用权限,同时合理分类延长支付系统清算窗口开放时间,以便商业银行有充足时间筹措头寸弥补缺口。
第三,多渠道提供融资便利,提高商业银行筹资能力。出台高额罚息贷款和同业拆借的标准化合约,并将流程标准化,使其更便于监控;启用高额罚息贷款功能,增加同业拆借模块,同时适当降低贷款利息。根据不同类型的业务需求提供各种时长的融资便利,如小时、日间等,尽量预设融资触发条件信息化处理,实现融资业务的自动化处理。同时,中央银行可采取物质激励措施,用软硬兼施方式正面引导商业银行适当增加备付金。
第四,制定多样化的计费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在某几个营业时点集中进行处理,形成相对业务高峰以利于相互净额轧差和撮合,提高清算效率和-次成功率。当然,这要在系统的承受能力和监管能力范围内进行。
三、制定合理详尽的CNAPS损失分摊补救原则
损失的分摊--般是按照事先商定的原则进行。在轧差净额业务中,支付指令的处理与实际上的资金划拨可能不同步。因此,在支付系统进行清算处理时,若某个参与者发生流动性危机面无法划拨足够资金时,资金清算将受到阻碍,就可能造成资金损失,使系统无法完成结算。为了对此情况进行补救,就需要此系统中其他参与者分摊损失,帮助系统完成最终结算,使系统不至于造成进一步的风险。目前我国流动性管理措施单一,中国人民银行面临着高额罚息贷款无法完全收回的风险,我国应该结合国情,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制定科学、适宜的损失分摊机制。
四、对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管理主体意识教育并成立国家清算银行,统一管理清算系统为让各个商业银行真正地明白自身才是流动性管理的主体,并且让其意识到流动性风险的发生将带来的巨大危害,中国人民银行应该运用合理的事实对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主体意识的教育。只有当商业银行明白流动性管理的主体是自已以及了解流动性风险的危害时,才会积极主动地加强自身的流动性管理,最终形成真正的、商业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相结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同时,组建国家清算银行进一 步促进支付系统的发展,规范管理各条线和各层次的支付系统,统清算规则,合理平衡各方利益,实现支付系统和相关的业务处理系统贯通,支持各业务处理核算和清算一体化,确保业务处理简便易行,资金头寸各系统共用,并易于监控和管理,这将对流动性管理产生积极作用。
本文由POS机办理中心整理,未经许可不允许任何形式的转载,本文唯一地址:https://www.cdkft.cn/xinwenzixun/5504.html,其他地址不完整的均为抄袭!POS机申请办理请添加客服微信号:shandianpos电子支付安全相关技术
无论在计算机上存储、处理和应用,还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信息都可能被非授权访问而导致泄密,被篡改破坏而导致不完整,被冒充替换而导致否认,也可能被阻塞拦截而导致无法存� �